作者:賈新興 (氣象專家)

 

地球高溫的症狀並沒有因為簽訂巴黎氣候協定而停止;全球暖化的事實也不會因著人們的否認而停止!

照片來源:中央社

世界氣象組織在年初公布 2016年地球年度體檢總報告,提到少了聖嬰現象的助陣,2016年仍舊成為137年來最熱的一年,高出長期平均溫度0.94℃,也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.1℃。

也是自2014年以來連續3年都刷新紀錄,連續三年氣溫要不斷破紀錄,是很不容易的。

除了最熱的5年都在2010年後,2016年一整年,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從未低於400ppm。

地球的溫度在暖化的趨勢下,連三年破紀錄,這是一個警訊。

暖化的速率已超乎科學家所預期的,原本希望暖化的速度到2100 年前能控制在2 ° C 以內,理想上還是期盼能夠不要超過工業革命前的1.5° C,但是統計資料顯示,情況已經失控了。

我們的「額度」已經不多了,本來到2100 年前可以花1.5~2 元,結果我們現在已經花了1.1 元,所以接下來的數十年需要坦然面對接受人們一手造成的後果!

 

面對暖化的後果,台灣無法置身事外!

2016年的台灣,年初由一場霸王級寒流帶來罕見的低溫以及低海拔山區的瑞雪,揭開臺灣2016年的序幕;緊接著在6月中梅雨結束後開啟了臺灣連續高溫的曲目持續到10月。

暖化助長了夏天,秋天因著暖化而消失,到了12 月我們迎接的是「最暖的冬至」。

國家的領導者,在面對氣候暖化更扮演射箭者的角色。

造成暖化的原因,我們都知道是人為活動讓溫室氣體增加,所以首要的關鍵就在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。

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,能源部門歷年皆為臺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最大之部門,2014年能源部門溫室氣體約占總排放量(不計土地利用、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移除量)的89.15%,工業及產品使用部門占8.37%,農業部門占0.97%。

國際能源總署也提到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」和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」在因應暖化方面是2支很重要的「箭」。而國家的領導者,在面對氣候暖化更扮演射箭者的角色。

 

借鏡德國

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,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闕棟鴻博士,在「德國能源轉型的現況與展望」提到:德國能源政策係以3E 為最高指導原則,所謂的3E 政策,包含了能源安全(Energy Security) 、經濟效率(Economic Efficiency) 及環境永續(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)。

德國過去政策的主軸專注在核電廠的如期除役、持續發展再生能源、強化搭配的基礎建設(如電力網路、儲能設備)及傳統電力生產等。德國認為成功的能源轉型政策仍須仰賴所謂的「第二支柱」才得以實現:也就是「提升能源效率並降低能源消費」,以達成氣候政策目標並提升能源安全。

他也提及德國能源政策的制定,多是透過專家討論、公民諮議參與以及政黨協商後進行完整的分析,而最後仍是由執政黨進行最終決策並具體宣示未來發展之目標。

德國不論是在再生能源的發展、電網的建置、能源效率提升的補貼,皆透過電價中各種稅費的課徵,取得了明確且龐大的財源。

同時透過電價的結構透明化,使民眾瞭解自身所付出電費的各項用途。

 

找到支點利用槓桿我們可以輕鬆以對

氣候變遷像隻巨大的灰犀牛已經跟世人四目相接,朝著我們走過來。

歷史一再重演,當我們只考慮自身的利益時,將是最大的危機!

全球暖化像個龐然大物,要撐起它不能單靠蠻力,找到支點利用槓桿,我們可以輕鬆以對!

 

(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名家觀點節目播出)
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89%BE%E5%88%B0%E6%94%AF%E9%BB%9E%E5%88%A9%E7%94%A8%E6%A7%93%E6%A1%BF-%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harvoj35f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